北京菊花协会成立22年回顾与展望(一)
摘要 本文作者回故了北京菊花协会成立的背景,历史的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需要。同时,作者总结了菊花协会成立后取得的成就,恢复和发展菊花,组织展览,开展多种学术活动。对于今后的发展,作者提出应加强菊花研究工作,提高栽培水平,加强与国际交流,提高菊花科技成果。
关键词 菊花历史;成就;发展
一 北京菊花协会成立的背景
1、历史发展的需要
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它仪态万千,展现华夏自然之美和傲寒凌霜气质的民族内涵。菊花源出中华,现今遍布世界。据史料记载,北京菊花栽培始于辽金,历经元、明、清至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北京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十分重视菊花的恢复和发展工作,聘请对菊花栽培有经验的艺菊人土做顾问,指导有关单位的菊花栽培。经过几年的努力,各公园的菊花栽培水平和品种质量有了相应的提高。北京的菊花事业从1949-1965年期间处于高速发展期,菊花品种逐年增加,从一、二百种増加到三千余种。整理工作,统一品种名称的工作亦如期进行。菊花栽培技术和水平得到长足的提高,解决了菊花栽培中易出现脱叶、黄叶等现象。掌握了菊花的花期控制技术,使之能四季开花。菊花育种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并培育出二百多个新品种,至今这些品种中的大部分仍广为栽培。
19661976年,10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北京菊花事业受到了很大的推残。“砸烂盆花闹革命”,各公园的花卉被说成是修正主义的产物,受到批判。有相当一部分花卉都在这一时期损毁。菊花品种由三千余种减少到百余个品种。
菊花在北京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部分菊花爱好者通过各种方法悄悄的保留了一部分品种,有的不让其开花,有的拿到农村亲友家收藏起来。为北京日后菊花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1977年以后,特别是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给北京的园林绿化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花卉业又重新恢复和发展起来。
2、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效益的需要
菊花的发展同许多其他事物一样,是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则艺菊赏菊事业也蓬勒发展起来。1980年11月北京菊花协会在北京市北海公园正式成立。此时菊花恢复发展,社会种菊人士不断增加,由于收集、交流品种等原因,专业部门与社会爱菊人士的交往越来越多,在汪菊渊教授的倡导下,由园林局的汪菊渊,花木公司的杨曼芝、张树林及菊花爱好者薛守纪、王祥等人发起成立了菊花协会。它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行政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为广大专业艺菊工作者和业余菊花爱好者的群众性组织。参加者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有各公园的职工;还有各机关、工矿、企事业单位的业余爱好者多达100多人。除个人会员外,还有园林系所属各公园、首都钢铁绿化公司、大专院校等集体会员。
协会旨在开展我国传统名花一菊花的研究工作,探讨菊花的进化史及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栽培观赏水平和生产经济效益,为首都园林绿化工作的现代化做出贡献。菊花协会的任务还在于组织会员进行菊花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等专题活动。开展学术交流,发动会员及有关人员搜集整理原有品种并不断培育新品种,总结栽培经验,改进和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团结一切艺菊爱好者,开展科普活动。菊花协会是应广大艺菊爱好者的要求成立的。协会的成立推动了北京菊花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