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菊花前途广阔(二)
摘要 通过多年从事菊花事业的分析,作者分别指出了我国传统菊、早小菊、切花菊和药用菊四大菊花品系的品种培育、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并指出现有的育种和保种措施不能够适应、促进行业的发展。作者倡议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交流开发新技术和新体系,培养艺菊青年工作者等途径将我国菊花事业发扬光大。
关键词:菊花;前景;发展
菊花是中华民族的一枝奇葩,悠久的栽培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种质资源,高超的栽培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全世界独树一帜。菊花既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广为种植的主要花卉,仅菊花切花的产量就名列四大切花之首。纵观菊花发展的历史,环视当今世界菊花的现状,可以自豪地讲,在整体上中国菊花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尽管我们在菊花切花的产业化方面和先进国家还有差距,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菊花事业的发展已跨入了一个科研带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诸多方面都步了正确轨迹,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提供大家指正。
二、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为菊花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菊花既是古老名花也是现代名花,近30年的研究成果已大大增强了我国菊花的科技含量,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要保持优势地位还必须紧紧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菊花科研、生产和管理的总体水平。21世纪花卉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基因资源、高技术育种和现代集约栽培技术等方面,菊花的科技工作也应该在这些方面倍加努方。中国是菊属植物的资源大国,对于全世界菊花品种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全世界野生菊属植物约39种,其中22种分布于中国,众多的野生菊是我国进行菊花起源研究和培育新品种的宝贵种质资源。我国菊花栽培历史悠久,积累了众多的栽培品种,且品种间变异显著,是丰富多彩的基因资源,在全世界**。如何抓紧时机充分利用丰富的基因资源,针对客观需求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菊花新品种,是菊花工作者的职责,要采用先进的育种手段和常规的育种技术包括:转基因、卫星搭载、辐射育种、离子注入诱变和常规育种等技术培育新品种,芽变也是菊花常见的现象,尤其在传统菊的新品种选育中,利用芽变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基因资源的保存是育种工作的基础,但我国目前这项工作尚不完善,一是传统的保护方法不能适应菊花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二是各家独立的保种形式难于承担保种的重任。因此应该立即启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菊花基因库的工作,同时全国几个菊花栽培和研究中心要联合起来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菊花资源保存体并加快建立新品种登录制度和外引品种登记备案制度和尽快建立起有权威的中国菊花品种谱系,这就需要全国同行共同努力。
菊花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开发潜力的花卉,加快商品化的步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菊花产业也是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发展传统菊的商品化生产,必须认真在繁殖技术、基质、盆具、肥料及灌溉方式以及运输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创立起市场为主导,育种、生产、销售协调发展的菊花产业链。此外药用菊长期以来只提供干花的模式也应改变,要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药用菊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实现这一设想也需要技术上的强大支持。早小菊的商品化生产已有相当的规模,在育种和栽培技术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如何把育种、生产及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不断向使用者推出更好的新品种,还存在着许多技术层面和体制层面的问题,希望早小菊的育种和应用工作能借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难得机遇,有新的重大突破。传统艺菊技术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艺菊是指菊花栽培中特殊的造型技术,如塔菊、悬崖菊、盆景菊以及以菊花组成的建筑和动物造型等方式,这种丰富多彩的艺菊技法的形成具有很浓的地方特色,如何把这种高超的技艺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是目前很迫切的任务。这就涉及到了人才的培养问题,艺菊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还应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并有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目前全国菊花工作者的队伍中不乏佼佼者,但年龄大都已过中年,因此发现培养青年一代艺菊工作者是各地有关部门和团体的重大责任。只要广大的菊花科技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紧密配合,就能使祖国的传统名花更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