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菊花过去和今后对世界的贡献(二)
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国内南北室内外广为栽培、欣赏。现在世界各国普遍应用,而成为全球“四大切花之一和世界总产值名列**的花卉。更重要的是,菊花和现代月季为世界花卉育种的两大奇观。但是,菊系中国原产,却尚未被西方所公认与肯定,对于中国菊花品种之丰富,菊艺之精彩,育种之巧,花卉装饰和其他应用之花样翻新,以及菊文化之深入人心,等等,则西方人士均知之甚少。本文概括总结了中国系菊花故乡的缘由,自古迄今中华菊花对世界的贡献,提出中国菊花研究会要积极准备,正式向国际学会申请成为国际菊花品种登录权威,并多组织菊花书、画、盆景、瓶花(细种珍品)等与菊花名品出国展览,将中华名菊推向全球,力争为今后世界菊业及菊花应用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菊花;起源;登录
2 中国--菊花的故乡
我国是传统名花-菊的故乡,这本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由于我国关于花卉方面的报道,包括菊花在世界上的宣传报道很少,欧美对于中国菊花起源、品种与栽培情况不甚了解,又偏听轻信了某些国家的论文和结论,以致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反而在国际花卉界、植物界造成了混淆,引起了疑虑。
作者1947年在丹麦花协会作报告,题为,向丹麦菊业人简介中国花的起源、栽培简史、品种分类、繁殖栽培与应用以及花卉装饰、菊文化等。这是国人在西方介绍的**论文报告。稍后,李惠林1959年在其于美国出版的TeCarden Flowers of China一书中,辟有专章简介中华之菊花。书中有云:“家菊全然乃中华所原产,但19世纪早期起,在西方园艺界即对其成为栽培植物与早期艺菊史,进行了争议和讨论。到了上世70年代,在1976年美国出版之权威巨著 Hortus Third中p.268,竟这样写着:“菊花 Chyrsanhemam x grandi/ora Ramat.,设想系一杂种(种间),包括野菊C. indicum、日本菊C makinoi、C. omasum和甚至或许还有其它种…很可能是中国起源”这样,菊花原产于中国的定论,便有掀起了波涛。
关于菊花起源的研,有几个前提性问题必须弄的十分确切,否则便易产生误差和混乱的。
他们是下列:1我们研讨的目标,是菊花物种开始形成和以后未受其他野生菊属植物授粉干扰的较原始的菊花,即陶渊明时代及以后的老菊花品种,而非中国新菊品。因约自18世纪
初中叶,外国菊品回流我国,尤以近年来自日本者为多。由于菊系天然授粉植物,种间杂交较易成功,故探讨菊花起源,只能用老品种和较原始的品种作为试材,否则,便会像某些日本学者的试验那样,得出菊花并非原产中国的错误结论。其实,很可能是所用试验素材有误所致。而Hortus Third之一定程度的误导,恐也是轻信了某些日本发表的论文,オ出现了以讹传讹的偏差。②探讨菊花起源应当把形态学、分类学、远缘杂交实验和分子水平测试结合起来,对结果进行综合性讨论,方可获取比较正确的结论。我们从1961年起,即结合科研与教学,组织多批本科生、研究生,用长期接力赛形式,来围攻此一难题。目前初步结论是:菊花在全球迄未找到野种,却在安徽天柱山和鄂西发现了毛华菊与野菊的5倍体天然杂种“准菊花”(2n=45),据陈瑞阳等近著《中国之主要经济植物基因组染色体图谱第三册:中国园林花卉植物染色图谱》所检查之野菊 Dendranthema indicum2n=4x=36为四倍体,栽培菊中之小菊品种:2n=50~54,大菊品种:2n=52~63。陈俊愉自1961年起,即带着助手和学生(含研究生)连续接力开展菊花起源的人工远缘杂交及分子水平测试等,获得了多种不同种间杂交组合所产生的不同花色之“合成菊”26이。部分合成菊的染色体数为2n=41-54,已超过四倍体(2n=36),可列入菊花的行列。
这样看来,尽管菊花起源的**后结论尚待作出,现在我们却已有足够的理由和长期观察与实验的依据,初步肯定菊花是“栽培杂种复合体”( hybrid cultigen complex)。它是个高度远缘杂交起源的人工形成之物种,其主要亲本为毛华菊D. vestitus、野菊D. indicum与紫花野菊D. zawadskii等,经过长期天然杂交和人工选择发展而来。
我们的长期接力研究现已将至**后总结之时,对于长达40多年的研究结果,作者要尽快认真总结,公诸于世的。此时此刻,本人缅怀在国内创研菊花起源的先辈陈封怀教授,是他17年发起的侧重形态、分类的菊花起源研究,给我以极大的启示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