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菊育种的技术规程(二)
摘 要:根据珍稀菊花新品种的选育经验,优选已有的传统品种与引进品种作为亲本,比如性状基本稳定、花型接近标准、花期大致相同的品种进行杂交。
关键词:亲本选择;人工授粉;新品种筛选
3养管
水分要求:自授粉开始,要保证较干燥的环境,花头不能着水受潮,盆土维持见湿见干。保证光照:放置在光照充足处,待授粉结束(♀本柱干开裂处已弯卷),即可撤去薄膜
袋,使其透风见光。保证阳光照射,是保证结实的关键,随着气温下降,盆株要转入温室养护,但在每天气温能保证 6℃以上时,必须移出室外见阳光,至小花半干时,可在室内光线充足处养护(此时是否需真光已不重要)。
温度:随气温下降,盆株已不能移出室外,但室内不能温度过高,以中温为宜。过高的温度促使花朵过早老化,种籽不饱满,或种籽成熟数量极少。
如果室温过低,**温度在 5℃以下时,虽能有一定光照,结实率以很低,往往大部分盆株不结实。
养分:盆栽菊在花蕾透色后,一般均已停肥,这样可避免花开时花瓣有肥斑。但育种盆株,在授粉结束后,需补充稀薄磷钾肥水 1—2 次,间隔 10 天至 2 周。
病虫害防治:叶片出现病害后,极易干枯、脱落,枝条过早老化,使授粉后的养管失败。
因此注意保护植株下部叶片的正常生长态,需做好病害药剂预防。
授粉之后出现的害虫主要是蚜虫,做好日常环境防虫措施,及施用内吸性药物预防。
防潮:养护环境空气以不超过 35%为宜,忌花头着水。
4种籽采收
时间:一般在 12 月下旬,当植株花梗干枯后,即可摘取花头,选择种籽。
储藏:捡选出的种籽,要求有标记包装,置于凉爽干燥处储藏。
5播种
时间: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进行。(天津多在有供暖的室内进行)
温度:保证当时室温在 12℃—20℃之间。
用土:沙壤土,过筛去杂质,经高温处理(铁锅架火炒)后使用。
方法:湿播,覆土约高出种籽二倍。未出苗至生出有一片真叶时,补水需采用浸盆法。
根据种籽的采收标记,分别播种,并做好标记。
光照:播后至萌生对生叶时,置弱光处,待对生叶膨大移至光线充足处。
6实生苗的培养
菊花的实生苗一般比扦插苗生长势强,适应粗放管理,多做多头菊栽培,但要保证新株的种质品质,则需做盆栽栽培,与日常品种菊栽培相同。
7新品种的选留
种籽苗培育的新株,一般生长态均表现正常,但在选留新品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株型:要符合以下特征(1)枝茎与叶型是否具有明显的大菊特征;(2)枝干挺立,叶片平整舒展,叶节均匀;(3)无托叶,或托叶不明显,无腋芽等特征;(4)花蕾透色后叶面
有光泽。
花型:花型奇特,具优于亲本的形态,花姿**形态持久。
花色:花色艳丽,花朵开放时花色过渡大时要求明亮,花色要纯正持久。
花期:指花朵开放能保持 30 天以上,其开花早与迟不限。
筒状花:选择筒状花不明显的品种,如有筒状花较明显但不影响花姿美观,仍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或筒状花较明显而花轮超大(花朵直径 35 公分以上)仍可保留。
经两年的栽培观察,其观赏态没有变化的品种,可以作为新品种保留。
在杂交授粉期间特别注意病虫害的防治,由于以往长时间使用的灭虫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和药害,可以采用混合药剂,效果显著。同时为保证杂交品种的结实率和种籽的饱满度,授粉后期土壤中适时适量的追施微量元素,并注意土壤的灭菌工作,多年的经验得出:增加土壤的微量元素,对菊花的生长发育全过程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对盆栽菊花的后期发育,增加土壤的微量元素是****为便利的方法,可以选用质量较好的壤土,增施在盆土表面,既能使授粉结实更充分,又能促进早结实。
通过近几年的培育新品种的研究总结,掌握了如上的育种技术规程,在 2016 年全国菊展获得新品种金奖 11 个,银奖 14 个,铜奖 12 个。**近又重点研究绿菊与红菊新品种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