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氏菊花摘心法(二)
3老李与他的“菊花”故事
李瑾是济宁市任城区人,有着近 40 年的菊花种植经验。从 12 岁开始,李瑾就在舅舅的影响下种植菊花。“小的时候,舅舅家每年都种菊花,那时属于家庭种植,没有考虑过将种花当成职业。”李瑾告诉记者,菊花花形繁多,小者如纽,大者如盘,迎霜开放时非常迷人,自己也就渐渐喜欢上了菊花。在刚刚种花的时候,由于自家的院子中有很多棵大树,为了让菊花能得到足够的阳光,李瑾把家里的土墙顶铲平,在墙头上种起了菊花。
“培育菊花是一个非常辛苦的活儿,养花的过程就相当于照看自己的孩子。”李瑾告诉记者,菊花的形态丰富,且适应性很强,一般的家庭种植相对比较容易,但要种出高品质的菊花,需要下一番功夫 。从 1982 年起,李瑾开始大面积种植菊花,并经常到天津、开封等城市拜师学艺“,我是一个农民,除了每天的耕作,那时候就想着怎么创业,而种菊花是我这一辈子**的爱好。”李瑾称,从**初的千余盆菊花,他的种植规模慢慢发展到近万盆。经过几年的努力,李瑾
在1989 年从济宁城区举办了首次农民进城菊花展览,从那以后,他成了济宁小有名气的养菊人。这也激发了李瑾的干劲,他开始从北京等地引进新品种,并培育了大量品质高端的菊花,在养菊行业中也得到了“菊花大王”的称呼。
养菊养了 40 年,盼着年轻人能加入养菊这个行业。传承和发扬中国的菊花养植技术。
4李氏菊花摘心法
菊花品种繁多,有些品种会受气候,光照、温度影响不发侧枝或发侧枝不齐,所以这些品种就不能作多朵栽培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1993 年根据植物生长营养平衡以及多年来养植菊花的经验,经过认真分析研究,采用一次性剥心能发出 7-10 枝匀称侧枝法(即李瑾剥心技术)。其方法就是把生长点剥掉**小,至上而下齐基部抹去 3-4 片叶片,留下叶柄,待腋芽由下至上发育成熟后,正好逐个腋芽同步生长。这样各侧枝营养分布均匀一致,长出的侧枝不分强弱,并且匀称自然排布规律有序。大部分菊花品种通过这种科学的手段、合理的措施,都能发出 7-10 枝整齐的侧芽。例如:采用李氏摘心法,就发枝不齐的凤凰振羽、墨萍而言,也能同时发出 5-7 枝匀称一致的侧枝。清见的由来、国华花百合在 7 月份使用传统打头后甚至不再发出侧枝,形成哑头,采用李瑾剥心技术却同样能同时发出 5-7 枝匀称一致的侧枝,因为这几个别品种在 7 月份的气候等条件下,主杆稍微成熟它就不能发育腋芽,只所以用这种方法在它们身上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在它**顶端采取李瑾剥心技术后,人为制造多个共同分享营养的生长点,这些生长点在其幼嫩时腋芽就能充分发育成熟,植株供给营养一致,它就会同步生长。采用李瑾剥心技术,除偏矮品种外,在操作前 5-7 天在菊苗生长点喷上 3000 倍的 15%多效唑或 500 倍 45%比久效果更佳。二十多年来,李瑾剥心技术运用到大立菊、塔菊等栽培过程中更是受益匪浅(大立菊、塔菊不能使用多效唑及比久)。采用此方法需要比其他传统摘心或打顶法提前 10-15 天,因为他要等待各位腋芽的发育完成。采用李瑾剥心技术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生长周期短,大面积生产可节省成本 20%以上,出圃率达 100%,更重要的是它整株鲜嫩、株型饱满,精气神十足,大大提高了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李瑾剥心技术曾荣获济宁市科技局“农业科技项目”进步奖。采用此技术栽培的金背大红等品种(五头菊),在中国(荆门)第十二届菊花展中荣获“金奖”。
菊花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它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是花卉中的一枝奇葩,在我国具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和古老的传统菊花文化,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因地区、水、土、气候、光照各有差异,所培育出的菊花作品也各有千秋,都具有当地的乡俗风格。可谓菊花是会说
家乡话的“精灵”。我们要珍惜老一辈菊花工作者的研究成果,继承他们高超的菊花栽培技艺,发扬他们任劳任怨,执着工作的光荣传统,带动青年一代继续努力地去探索去发现,去解析菊花神奇的密码。更好的传承菊花栽培技艺,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菊花文化,让这枝“奇葩”—菊花,更好地为社会和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