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主要业务:菊花种苗、盆栽菊花、菊花造型、五色草造型、菊花茶,并承接全国各地菊花布展设计,咨询热线:185-6703-7800
菊花种苗_菊花造型_菊花栽培技术_开封市景茂菊业发展有限公司
全国客服热线
185-6703-7800
浅析中国传统菊文化(一)

浅析中国传统菊文化(一)

作者:webmaster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4-04-28 15:45 浏览量:
 
浅析中国传统菊文化(一)
 
摘 要:菊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深受我国人民喜爱,从皇亲国戚到坊间百姓,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无不对菊花偏爱有加。菊花经历从古至今朝代更替的洗礼与沉淀,逐渐升华出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菊文化,表现出中国民族文化崇尚的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的品德素养和民族气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菊花的栽培手法、应用领域等也都得到了拓展与深化。本文先根据历史文献分析古人对菊文化的认识,然后分析当代传统菊文化的发展与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菊花;菊文化
 
1古人对菊花的认识
开封市景茂菊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封菊花种苗繁育、盆栽菊花菊花造型金丝皇菊生产及菊展设计布置等于一体的专业从事菊花生产的公司。菊花苗批发基地
1.1 古人对菊花自然属性的认识
 
菊花是原产于我国的传统花卉,在我国自有文献记载,已有 3000 余年的悠久历史。周代古籍《埤雅》有云:“菊本做鞠,从鞠穷也,花事至此而穷尽也”。《礼记》月令篇有云:“季秋之月,菊有黄华”。有此可知菊花之名从何而来,**早品种的花色、花期。到了唐代,才有白菊、紫菊和红菊。宋代刘蒙所著的《菊谱》是中国历史上**早的,也是世界上**部菊花著作,书中以黄色为正色,白次之,紫又次之,**次为红,也正是因为“黄为正色”的观点,后世文人咏菊诗中多数以“金菊”或“黄菊”为主题对象。在史铸的《百菊集谱》(1242年)中有“绿芙蓉,墨菊其色如墨”的描述,可见,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绿菊和墨菊。
 
1.2 古人对菊花实用功能的认识
 
古人对菊花除了观赏、以物言志外,还对其实用功能有很深的认识。中国古代**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菊花的药用价值。称白菊花:“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医学巨典《本草纲目》也详细的记载了菊花的药用作用:“治头目风热,风旋倒,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并无所忌。作枕明目,叶亦明目。生熟并可食。养目穴,去翳膜,主肝气不足。”除此之外,菊花的食用功能也相传已久。据《西京杂记》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蜀人多种菊,以苗可入菜,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人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早在汉代,我国就有关于菊花食用、饮用和药用价值的发现与研究了。
 
魏晋时期,菊花慢慢从食用药用过渡到观赏,到唐朝时期,栽植者日益普遍。随着栽培技术的提高,宋代时菊花品种大大增加,这是从药用转为园林欣赏的重要时期。刘蒙的《菊谱》(1104 年)是**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著,记载菊花品种 35 种,另附闻而未见的 4 个品种,以及两个野生品种。由此可见,自菊花观赏特性受到重视之后,品种菊被不断地收集、整理、分类和培育,为传统菊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古代跟菊花有关的习俗
 
1.3.1 重阳节赏菊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风俗活动**早记载见于《西京杂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酒,令人长寿”。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的“九华”就指的是菊花。由此可见,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1.3.2 菊展与菊试活动
 
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了北宋都城东京赏菊的盛世:“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色、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南宋时期,在花市当中还出现了菊花塔,成为了我国古代**早的菊展。
 
清乾隆元年(1736 年)有赛菊之举。据《香山县志》载,菊试就是在菊花“盛开时,集乡人所植名种,设赏格,评高下”。赛时在乡内祠前盖搭花棚,陈列名花,分场考评,对菊吟咏,推魁首,定名次,俨然开科取仕,评菊以“三不”为标准,即不脱脚叶、不交枝、不跪脚,试毕则分别次第奖给纱,缎巾、扇等物品。
 
1.4 菊花在中国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菊花与其它的花开花季节不同,于万物凋零、寒风萧瑟的深秋中绽放,故而有屈原的《离骚》中那句:“朝饮幕兰之堕露兮,餐饮秋菊之落英”。歌颂了菊花凌霜盛开的高洁,西风不落的傲骨,以比兴寄托手法借菊花来象征自己品格的芬芳高洁,自此确定了菊花高尚坚贞的情操,为后世文人所遵循,不论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小说,都能找到大量与菊花相关的文字。
 
1.4.1 淡泊名利,卓尔不群
 
陶渊明,生于晋、宋朝代更替之际,曾三次入仕,又三次辞官。虽有安邦定国之才,匡时济世之志,却因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终归隐田园。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托物言志,既赞菊花品格,亦喻自己的情操,使菊花被赋予了隐逸的意蕴。
 
1.4.2 坚贞不屈,慨然自守
 
菊花“宁抱枝头残香死,不随落叶舞秋风”的品性恰恰与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不谋而合。中华民族注重民族气节,内忧外患时必有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士子挺身而出,不畏艰难,拯救民族与国家危难。“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等佳句都表现出诗人大义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宁死不屈的人格修养。
 
1.4.3 英雄迟暮,壮志未酬
 
古人心怀远大理想出仕入仕,为国为民,奈何仕途艰难,大多数人英雄迟暮缺壮志未酬。菊花开于万物萧瑟之际,恰与文人人生失意的心情相契合,因此,古人对菊花的吟咏之中,又多了一层感叹迟暮,感伤孤独的内涵。白居易,因文章触怒权贵而获罪,被贬为江州司马。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天下”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所写“前头更有萧条物,老菊衰兰三两丛”,“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更是通过菊花来抒发自己感叹生命短暂、命运坎坷的伤感情怀。
 
1.5 菊花在民俗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菊花在民俗中用来象征长寿和长久,常常出现在表达吉祥寓意的图案和纹饰中,通常取其“寿”的象征意义。如“寿居耄耋”,由寿石、菊花、蝴蝶、猫组成,是对长寿老人的颂词;年画上画有菊花和九只鹌鹑,有“久世居安”的象征意义;还有将一只蝈蝈画在菊花之上,因蝈与“官”谐音,即象征“官居一品”的吉祥意义。

相关新闻推荐



在线客服 :

服务热线:185-6703-7800

电子邮箱: 2680693961@qq.com

公司地址: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水坡镇杨店村

Copyright © 2019-2029 开封市景茂菊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sitemaps 豫ICP备18024589号-1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