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在2500年前的古籍中,就有关于菊花的记载。《礼记·月令》中,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在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菊花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歌颂菊秉性高洁,不同凡响,是菊花和民族文化的结缘之始。
开封市景茂菊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封
菊花种苗繁育、
盆栽菊花、
菊花造型、
金丝皇菊生产及菊展设计布置等于一体的专业从事菊花生产的公司。
菊花苗批发基地
菊花文化源远流长,历朝历代爱菊赋菊的文人们赞赏菊花的美丽典雅,推崇菊花的坚贞精神,陶冶宁静致远的情操,创造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三国时期,钟会总结了菊花五个可爱的地方:“夫菊有五美焉,黄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厚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宋代司马光《晚食菊羹诗》中记述饮菊的好处:“啜有余味,芳馥逾秋兰,神明动豪爽,毛发皆肃然……浩然养恬漠,庶足延颓年。”欧阳修诗云:“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见花”,指的便是菊花。明朝医学家李时珍说菊花:“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饰,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宜乎。”
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并与梅、兰、竹一起被称为“四君子”,它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清隽高雅的幽香,很受世人赞赏。
菊花以黄色显示自己的容貌。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以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
白菊可算是后起之秀。**早咏白菊的当推刘禹锡和白居易。令狐楚是刘禹锡的朋友,他的家中有很多的白菊,刘禹锡见到之后咏道:“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花的洁白有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花的娇贵使得“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白居易回忆经历的杭州、洛阳、苏州“三处菊花同色黄”,晚年见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时,不由得既兴奋又感慨。
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僧齐已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明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
菊花清高而不自傲,它不绽放在百花争艳的春天,让世人评价它的美丽或娇艳。它知道自己的开放不仅仅为了让别人观赏,它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它为自己的品格而活。晋陶渊明独爱菊,爱就爱它那不与世俗争宠、隐居世外、孤芳自傲的那种独特的思想意境,那种独特的美。
菊花虽有美丽的外表,但它从不炫耀自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的佳句恰恰向大家表明,菊花并不是一种随便向别人炫耀的花。
菊花还是一种正直的花。在秋风里摇曳,却不因秋风秋雨而俯首称臣,却乐于在艰苦的环境中特立独行、处变不惊,不和别的花一样在春天里争芳,在秋天里凋零,遵守大自然那无情的规律。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菊花就敢于坚持,不为出风头,只为那一份热诚……
在寒霜降落,百花凋谢之际,唯菊花傲霜怒放,竞斗芳菲,或倚、或倾、或仰、或俯;似歌、似舞、似笑、似语,使秋日生机勃勃,胜似春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奋发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