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菊花之大立菊的栽培养护
开封菊花-大立菊为了能让一棵菊花植株上开出千百朵大小相似,排列整齐,全株呈平面或半球形的造型菊,称为大立菊.大立菊为我国一种传统的艺菊形式,远在宋代范成大《范村菊谱》中就有记载:"吴下老圃,待春苗尺许时,掇去其颠,数日则岐出两枝,又掇之,每掇益岐,至秋,则一千所出数千百朵,婆娑团植,如车盖熏笼矣".由此可知我国劳动人民在800余年以前对培养大立菊的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近年来这种传统的艺菊技术又有发展,每株直径已达3米以上,花数已达数干朵之多,蔚为壮观.大立菊为选用分枝性强,枝条柔软的中型菊品种,精心培养1年或2年而成,适于展览会及厅堂布置.可用扦插法培养.特大立菊则常用蒿苗嫁接,并用光照处理培养二年始成.
(一)扦插法培养
在9—11月间挖取健壮脚芽长5-10厘米的母本菊,插于盆中,经2-3周生根后移于直径12厘米的盆中,室内越冬.次年1月再移于18厘米直径的盆中.当苗高20厘米时,留6~7片叶摘心,上部只留3—4个侧枝,摘除下部的侧枝;生6-7片叶时,均留4~5片叶反复摘心.4~5月定植在田间(也可栽于大盆),株距150—180厘米,以后每隔20天左右摘心一次,至7月下旬停止.植株中间插一竹竿以固定主干,四周再插4~5根竹竿,引绑侧枝.至8月上旬移入大盆.立秋后加强水肥管理. 经常除芽剥蕾,每枝只留一花蕾,当花蕾直径达1—1.5厘米时,用竹片制成平顶形或半球形的竹圈套在菊株上,并与各支住连接绑牢,然后用细铁丝把花蕾均匀地扎于竹圈上,继续养护,以备花期展览布置之用.培养卜小型立菊多用此法.
(二)嫁接培养法
培养大型立菊多用嫁接法培养.即一般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挖取黄花蒿带土球栽入盆中,浇水后遮阴一周.然后放在室外阳光充足通风处.待天气转冷,置入塑料栅或日光温室内,室温应在0℃以上,不使受冻害.黄花蒿上盆经1个月后换入直径36厘米的盆中,经2周成活后可追施30%浓度的粪肥.以后每周施薄肥一次,施肥后**,二天浇清水.并在11月中旬至次年1月间对黄花蒿进行整枝,剪去基部密集的侧枝.除去黄叶仅留侧枝基部的大叶,以使所留侧枝分布均匀,也促进顶芽旺盛生长.
1.接穗选择 接穗要选与黄花蒿亲和力强,花型整齐,花色鲜艳,生长势相似,花期一致,分枝多,枝条柔软的中花或大花品种,如上海地区多选白莲,早春白雪,革金,一代天骄与虎啸等品种;广州利用火舞,粉牡丹,碧玉等品种:东北地区多用初阳,红托桂,黄罗伞等品种.如果培养双色或多色大立菊,须选用用花型,花期与生长势相似的品种为接穗.
2.嫁接方法 在12月底至3月间,当黄花蒿长高20厘米左右,发生2层以上测枝,侧枝直径0.3—0.4厘米,长12匣米左右时开始嫁接.培养多花头的大立菊,须进行3~4次或更多次的嫁接.每隔l周左右嫁接一次.嫁接宜在室内进行.嫁接技术参看前面"菊花无性繁殖"中的嫁接一节,嫁接后须遮阴l0天左右,每天喷雾4—5次.保证菊芽与叶不萎为度,至成活后停止.2周后拆去扎线,当黄花蒿侧枝长到所需数目时,即可把顶芽摘除,促使下面侧枝生长旺盛.
3.定植 在次春3—4月间天暖后,即选轻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定植.定植地宜在冬前深耕施基肥.培育花圈直径大的大立菊,要做成高畦深沟.畦宽与株距要不小于花圈的直径.沟宽100厘米,以便操作.植前开大洞,预先在洞中施足底肥与土充分混合后栽植.栽植初期如气温低须用塑料棚防寒,保证不受冻害,棚温也不要超过25℃,以免徒长.定植后浇足水.以后隔1周追施30%的,粪肥一次.至8月中旬在花蕾形成之前,在每200公斤30%的人粪尿中加过磷酸钙1公斤追施2—3次,促使花蕾发育良好.施肥后喷以清水,第二天要再浇水一次.此外从4月份开始,可进行根外追肥,用0.1-0.2%的尿素或0.2—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在晴天喷叶片,每周喷一次,至现蕾后停止.并需根据植株需要做好浇水与降雨期间的排水工作.浇水宜在早,晚气温低时进行.
4.摘心 大立菊嫁接成活生长.待枝条拔节变稀,叶片间距离拉大时,就开始摘心.初期气温低一般要隔1月摘心一次.5月下旬开始旺盛生长,每次搞心间隔时间约20天左右,共摘心7次左右.在长江流域一般在立秋前亏数日内,摘**后一次,全部枝条每枝留芽2个摘心,以陵开花齐一,
5.绑扎,固定 每次摘心后都要绑扎,以固定枝条.方法是在立菊外围插一些细竹竿,用细绳连接成一圆圈,再把忮条绑在上面.中间留些枝条下绑,使继续向上生长;固定时**下一层枝条应离地面.10~50厘米.
6.遮阴 夏季(7月初开始)高温期间要搭棚遮阴防暴雨.棚架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棚架距地150厘米左右,降雨时用玻璃窗防雨;上层棚架距地面180厘米左右,放芦帘遮阴.每天从上午9时至下午3时遮阴二到9月上句上盆时停止.
7.上盆 在9月上旬上盆,一株立菊须在一天内上盆完成,故须在早晨6—7时开始.上盆时要求土壤不能太湿,故前一天浇水量要减少.上盆的方法是先在植株四周打3个桩,再把原来绑扎固定枝条的绳子解除,把解下的枝条分别围在桩上,不使移动倒伏.然后在根外挖沟宽30厘米以上,深40厘米左右.当挖到泥球底下中心时,把泥球推向一侧,清除底部泥块,并铺上绳网,然后再把泥球轻推至相反方向,拉正绳网垫在泥球正下方.然后扶正植株,把泥球抬入大木盆中,盆底先垫好6厘米厚的碎瓦片,以利排水.植株泥球放正后,填入培养土压实,土低于盆沿3厘米,浇足水,移入荫棚下养护.
8.上竹圈架 先在盆的四角斜插四根竹竿到盆底,上面高出盆面60厘米左右.作支撑大立菊竹箍之用.在大立菊**一层分枝的部位,把一个竹圈绑在4根竹竿上,并在盆的四周立几个桩也围上一个竹圈.比里面一个竹圈稍高些,以使枝条搁放在上面.随后松开立菊上绑的绳子,将各枝条轻轻按原方向放均匀,而后拔去固定用的三根桩子.把竹圈架对准大立菊中心,按预定的高度安放在4根竹竿上,用铁丝固定,将太长的一段竹竽截去.而后把枝条均匀的固定在竹圈架上.一根铁丝上可固定3~4根小枝条,名为"粗分头".从挖土上盆,到粗分头这些工作**都要在1天内完成.
9.分花头,剥蕾与做花托(图89) 分头是把枝条安放到竹圈架的适宜位置上,使花朵达到整齐美观.一般要分3-4次进行才能完毕.分头宜在晴天中午枝条柔软时进行,以免折断.节日花蕾使植株上花蕾大小一致,开花整齐.**后用20号铁丝做成盘香状的花托,托着花蕾,下部固定在竹圈架上.花托要求高度一致,一般高6厘米左右,花型大的高些,花型小的低些,此后继续养护至花期展览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