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菊花的现状分析
开封市现有菊花种植面积约900亩,主要分布在开封县老虎屯、魁庄、牛屯、西菜屯、孙李唐4个菊花种植基地,其他还有公园、企业单位的苗圃及个人种植地等很多零星的小面积分布,从业人员1800余人,年种植菊花260万盆,其中精品菊花100万盆,年产值可达1200余万元。从开封菊花的种植面积分布上不难看出,这些基地分布较散,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种植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差,导致运输交通不便,使菊花销售量下降,每年开封菊花仅以20%的总量销往全国,40%销往河南省,而剩余的40%在开封市内消化。可见国外的销售额为零,这些问题不仅说明开封菊花产业正处于缓慢发展状态,而且制约着菊花产业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寻求发展契机,改变路线,展望未来。
一、开封菊花的现状与菊花产业化的距离
1、菊花作为众多商品花卉的一种,与其他花卉有着一定的共性,首先就是有着共同的消费群体,所以菊花的销售要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就目前开封菊花的消费群体来看,省外的销售量仅占1/5而国际上则为零,这和中国入世以来全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还有一定差距。
2、开封菊花生产大都以农户或散户个体经营的方式存在,缺少对消费群体的调查,这样就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开封菊花销售逐年减少甚至滞销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又导致了菊农种植菊花的积极性下降,更从根本上抑制了开封菊花产业的发展。
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本着科技是**生产力的发展方针,发展经济。而开封菊花在科研方面还是空白,没有一个专一的科研机构指导菊花生产,只是于今年初,在开封市菊花协会的大力组织和相关部门大配合下,成立了开封市园林菊花研究所。虽然研究所刚刚起步,存在资金不足,工作任务重,人才紧缺等问题,但仍然在品种收集、整理、培育,北京奥运用花,栽培新技术研究等方面作出了不少成绩。
4、菊花被定为开封市‘市花’,但‘市花’却没有得到妥善的安排和规范管理。偏僻的角落、篱笆式的围墙、落后的设施,这些就是开封菊圃的普遍现象。菊农不仅在管理上费时费工,而且生产出的菊花往往销售不畅。
5、菊花市场并不正规,缺少经销商。现在生产企业或花农扮演者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双重角色,但由于企业和菊农大多时间忙于生产,无暇顾及销售,加上并不良好的销售网络,致使影响到菊花产业的发展。
二、开封菊花在走产业化道路上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的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封有着悠久的菊花栽培历史,早在北宋时期,作为都城的开封,当时就荟萃了许多菊花品种,出现了当时**先进的菊花栽培技术,菊花的颜色也较以前更加丰富。
2、开封市各级领导一直十分重视菊花的发展,开封菊花也一直是我市对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的重要媒介。而在开封民间,菊花更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自古以来,开封市民就有爱菊、种菊、赏菊、赛菊、食菊的传统,菊花可谓早已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菊花文化已在开封大地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3、开封菊花因其菊师们精湛的栽培技术,独具匠心的绑扎造型,多次在全国各类菊展中夺魁,更是赢得了“开封菊花甲天下”的美誉。
4、由于多年来菊花品种的不断收集和积累,加上菊花协会的不懈努力,使开封菊花品种,日渐增多,丰富的菊花品种资源为开封菊花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开封菊花的种植无论从面积、品种还是技术等方面均初具规模,市场的运作也处在萌芽状态,出现了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这都表明了菊花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具备以上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分析其不利因素。
1、对开封菊花产业来讲,消费群体太单一,国内销售量仅占20%而国外却为零,这与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还有很大差距。
2、菊花产业化的发展就需要周年四季开花,所选择的品种必须花期、花型、花色、株型等方面都应满足要求,且具有花期短,品质高的特点。但现阶段我市还没有能满足以上要求的品种。
3、我市菊花方面科研工作较少,基本没有科研投入,菊花协会看到了这方面的差距,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组织成立了开封市园林菊花研究所,但科研工作涉及新品种培育、工厂化育苗和生产、菊花产品的深加工、包装及运输等多个方面,工作多,任务重、投入少,所以仅靠研究所自身是远远不够的。
4、目前,开封菊花的生产大都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方式,不仅生产成本高,周期长,数量少且品质低,加上没有较成熟的菊花生产龙头企业带动大家发展,使菊花产业很难形成。
5、缺少市场有效的运作,没有正规的经销体系,品牌价值虽高却没有加以利用。
6、人才流失问题太严重。正因菊花产业发展缓慢且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重视,大量人才没有发展的余地,致使人才外流,加上没有相对优惠的条件相扶持,菊农种菊积极性下降。
7、极度缺乏相关的宣传工作,无法让外界知道并了解开封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