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个小视频,北京一群大爷大妈在平谷吃菊花宴,好不热闹。再看视频下面的评论,真的是一点都不意外。
的确,乍眼看来,菊花真不像什么美味珍馐。但吃菊花绝非今时今日才有的标新立异之举,也不是多潮的事情。
事实上,早在千年以前,吃菊花就已经是件很潮的事情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历史人物有多钟意吃菊花。
食菊**名人—屈原01
公元前339-278年,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就是一个菊花狂热迷。他非但赏菊花,更是食用菊花的“**名人”。
屈原在《离骚》中如此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大意为:早上喝木兰花瓣上滑落的露水,晚上吃秋菊散落的花瓣。看看人家2300多年前的逼格,放到如今,也是不要不要的呀!
当然,屈原究竟吃没吃,究竟是不是仅仅拿喝露水、吃菊花来作比喻,尚缺考据。东汉《楚辞集注》中写到“言春饲以兰,秋饲以菊!”,这也姑且能算作屈原吃菊花的佐证了吧!
屈原之后,秦汉时期,食用菊花开始风靡,更是有不少食菊长寿、成仙的记载。东汉王逸认为:“言己旦饮香木之坠露,吸正阳之津液,暮食芳菊之落花,吞正阴之精蕊,动以香净,自润泽也。五臣云,取其香洁以合己之德。”吞正阴之精蕊,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像极了咱们如今所谓的食疗养生的精华理念~
而在这同时期,中医史诗级著作,《神农本草经》也问世,菊花被奉为“上药”之一,至此在药用植物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开封市景茂菊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封
菊花种苗繁育、
盆栽菊花、
菊花造型、
金丝皇菊生产及菊展设计布置等于一体的专业从事菊花生产的公司。
菊花苗批发基地
魏文帝曹丕,以菊赠师02
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也对食用菊花推崇备至。他在给太傅钟繇的书信中这样写道: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地而生。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飧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钟繇其人,是曹魏两朝元老,先跟着曹操夺天下,又辅佐曹丕安民生保社稷,被曹丕誉为国家心脏。可见这封信,是有相当份量的。在曹丕看来,菊花有辅体延年之功效,故而他专门赠与钟繇一束菊花,希望他能像彭祖一般长寿。
苏东坡以菊为糗
唐代陆龟蒙经常吃菊花,并且专门写下了《杞菊赋》,其中写道“常食杞菊,及夏五月,枝叶老梗,气味苦涩,犹食不已。”
苏东坡看过后,一直不信,认为一个读书人再穷也不至于吃草。直到他任密州太守时,也开始吃菊花,便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后杞菊赋》。
他在文中如此写道:“吾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 【糗字在这里,是干粮之意】
大概意思就是:春天吃菊花苗,夏天吃菊花叶,秋天吃菊花花朵,冬天吃菊花根,指不定还能像西河、南阳的人一样长寿。
苏东坡此赋,虽也有自嘲的意味,但是也能看出他对菊花的喜爱。
宋代杨万里,青蕊浮新酒04
提起杨万里,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会是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脱口而出。
但对于菊花,杨万里更是钟爱有加。他一生养菊、咏菊无数,传世诗篇中,光写菊花的,就有20余篇。虽算不得经典,但也篇篇有趣,以下三篇与诸位分享:
《赏菊四首其一》
杨万里
老子平生不解愁,花开酒熟万缘休。
更教不为黄花醉,枉却今年一片秋。
《赏菊四首其四》
杨万里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妍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杨万里重菊花,不止局限于观赏,既饮而且食,也有诗为证,“但捋青蕊浮新酒,何必黄金铸小钱。半醉嚼香霜月底,一枝却老鬓丝边。” 来一口菊花酒,吟几首小诗,好不自在!
毛泽东,菊花涮火锅05
2007年,《健康时报》第四版上刊发了中国药膳协会副秘书长单守庆的一则真实故事,题为《主席喜欢吃菊花》,讲的就是毛泽东喜食菊花的趣事。全文如下:
1949年的一个晚上,毛泽东的保健医生王鹤滨被叫到中南海紫云轩,要他陪毛泽东吃饭。王鹤滨走进餐厅一看,餐桌中间放着一个火锅,火锅旁的蔬菜当中,有一碟白菊花瓣,格外引人注目。可令他想不到的是,这菊花何以开在餐桌上?觉得很新奇:菊花瓣也能吃吗?
正在这时,毛泽东走了进来,看到王鹤滨用疑问的目光盯着碟里的菊花瓣,不无幽默地对他说:“王医生,吃吃看,我们不赏花了,来吃花吧!”
不吃不知道,一吃挺奇妙。王鹤滨用筷子夹起菊花瓣,在翻滚的火锅汤里一蘸,花立刻软了下来,汤滚花鲜,花香四溢。入口之后,虽略有一丝药味,却抵挡不住清香软嫩的诱惑,感觉很好,便习惯性地点了点头。
毛泽东见状,笑了笑,说:“王医生,怎么样?还可以吧!咱们的老祖宗很早以前就知道吃菊花了。”说罢,他也夹起菊花瓣,伸向火锅,然后放在嘴里细细地品味……
王鹤滨又点了点头。毛泽东接着对他说:“你知道屈原吧,他就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看来,那个时候吃菊花算是清贫之举了。咱们也来个清贫之举吧,咱们也来个‘夕餐秋菊之落英’。不过,这菊花可都是工人同志从栽培的菊花上特意采下来的。”
话音刚落,他又夹起菊花瓣,向火锅伸去……
(此部分引自《健康时报》 ( 2007-05-31 第04版 )
开国元勋中,除了毛泽东以外,朱德、陈毅等也都对菊花钟爱有加。朱德有诗《赏菊》云: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陈毅有诗《秋菊》云:“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当然,除了上述人物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历史名人喜好食用菊花,不再累举。
结语:悠悠几千年观赏历史,菊花与梅花、兰花、牡丹等相比毫不逊色。而菊花的食用历史,万花丛中,无出其右!两千多年来,食用菊花一直都不是稀奇事,但发展到如今,食用菊花的受众范围仍旧十分局限。个中原因,需要我们做菊花的人深思。如何让普通大众重新认识菊花,了解食用菊花,愿意尝试食用菊花,这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要相信,这条路一定会走出去,因为,回头看看,我们已走过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