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菊的栽培
塔菊是经过人工培育呈宝塔形的一种造型菊,它主干挺立,层次分明,株型丰满,花色匀称,极富装饰性。塔菊以高取胜,往往有十几层甚至二十多层,高可达六米以上,造型有六角宝塔型、圆锥型等,盛开时如通体点缀着彩灯的宝塔,极为壮观。下面对其经验做一简要介绍:
1.育苗
塔菊砧木的选择比其它造型菊更为严格,要求选用植株高大粗壮,生长势强,侧枝节间距离长而且均匀,顶芽停止生长晚的黄蒿。黄蒿可于秋后播种育苗,也可在野外挖取。一般在前一年11月下旬,将蒿苗定植在准备好的畦地上,苗床要求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塔菊一般采用网箱式栽培,先挖出与内套大小一样的坑穴,将内套放入坑穴,在内套中铺上一层塑料窗纱,填入配制好的重肥培养土,浇透水,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温越冬。
若培育单色塔菊,接穗只需用一个品种,一般选择花朵大小适中、多花且花期较长的球型或莲座型的优良品种。如果培育多花色塔菊,接穗可选择 2—3 个品种,花色搭配要得当,还应注意所选品种的花期和生长势要一致。可选用的品种有:黄色品种多用‘黄石公’、‘麦浪’、‘国华青光’;红色品种多用‘金背大红’;白色品种多用‘天地一色’、‘大白莲’;粉紫色品种多用‘国华初樱’。
塔菊的嫁接于4月上旬开始,这时蒿苗约50—70 厘米高,**下端的5—6个侧枝长约30厘米,砧木接口处直径约3—4 毫米,之后每周接一层。立夏以后,蒿苗生长速度加快, 3-4天就可以接一层。每层相距25厘米。单色塔菊可随着砧木的自然分枝不分层地进行嫁接,多色塔菊则需按计划分层嫁接不同花色的接穗。每层嫁接的接穗数目是:第1—4层,每层至少接5—6 个;第5—10层,每层至少接4—5个,10层以上每层至少接3—4个。这样,成型后的塔菊显得丰满紧凑。夏季气温较高,嫁接**在上午10 点以前或下午6点以后进行。接后及时套上塑料袋,并加盖遮荫罩,以提高成活率。
塔菊的肥水管理可参照复色大立菊。
由于塔菊嫁接过程较长,上部与底层的接穗生长不一,所以各个部位的摘心次数和方法也有所有不同。**下部的几层嫁接时间早,摘心次数要多些;中上部的接穗成活后应及时摘心,促使其早发和多发侧枝;**上端的一枝接后不摘心,以增加塔菊的高度。塔菊的摘心关系到花朵的多少和花圈直径的大小。经多次摘心后可使枝条大量增加。为了使枝条全部发挥作用,应注意将摘心与留头结合起来,从而使塔菊绑扎所需要的枝条既有充足的数量,又有一定的长度。将一部分较长的枝条摘心,促使其多发侧枝,另一部分较短的枝条不摘心(留头),使该枝条长的长一些。培育特大型塔菊需摘心5-7 次。
定头时间应在立秋前后,过早花朵少,过迟则影响花期。定头时每个枝条都要摘心,以保证生长一致,花期相同,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塔菊的花朵要求大小均匀,花期一致,利用疏蕾的方法可达到此目的,方法同于复色大立菊。
塔菊开始嫁接时要立竿支撑,以防倒伏或风雨摧折。随着塔菊的生长,要及时换上比塔菊高,粗细适中的长竹竿做支柱,并用三根竹竿绑成三角架来加固支柱。绑扎塔菊时,先用六根高于塔菊的长竹竿,在植株的四周按六角形定点插入盆底作为支撑干,再用六根细竹竿绑作横杆,后用细竹杆分层绑扎,上圈小下圈大,上下层次匀称,花朵排列均匀,花色清晰不杂乱,花朵大小一致。塔菊也可绑扎成六角宝塔形,做法是:支撑竿 6 根,呈六角形插入盆底,每层用6根细竹竿绑作横杆,每层的6个角绑成挑角,在挑角处系上风铃,再在顶端装上美工制作的塔顶。
塔菊可在展出前1周,即在10月中下旬上盆。上盆时将内套四周的土先挖去,将塔菊内套吊起放入外箱内填满土,浇透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