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主要业务:菊花种苗、盆栽菊花、菊花造型、五色草造型、菊花茶,并承接全国各地菊花布展设计,咨询热线:185-6703-7800
菊花种苗_菊花造型_菊花栽培技术_开封市景茂菊业发展有限公司
全国客服热线
185-6703-7800
多本菊品种黄强大

多本菊品种黄强大

多本菊品种黄强大
多本菊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多本菊生产的作业设计及方式、场地规划、适宜品种、基质、育苗、定植、养护管理、摘心与定头、株型调控、花期调控、抹芽与疏蕾、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多本菊的生产。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花期调控   regulation of blooming period
根据植物的特性,采用调节光、温、水、肥条件等手段来人工控制开花的日期,使植株提前或推迟开花。
2.2
摘心  pinch of the terminal shoot
    除去顶芽,控制顶端生长优势,促进分枝。
2.3
EC值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土壤可溶性盐浓度的检测指标,单位ms/cm。
2.4
定头  the last pinching
开花前的**后一次摘心。
2.5
抹芽   pinch out the lateral bud
栽培大花型菊花时,将每个枝条的侧芽抹除,仅保留顶芽。
2.6
疏蕾  pinch out the lateral flower bud
    栽培大花型菊花时,将每个枝条的侧蕾抹除,仅保留顶蕾。
2.7
独本菊  single-stem chrysanthemum
    用大花型菊花培育,每盆一株,着花一朵,能充分体现品种特性,故又名品种菊或标本菊。
2.8
案头菊  short single-stem chrysanthemum
    指株高20cm以下的大花型盆栽菊花,每盆一株,着花一朵,以株小花大为好。
2.9
多本菊  several stem chrysanthemum
    用大花型菊花培育,每盆一株,多个分枝,着花数朵至数十朵,又名多头菊。
2.10
大立菊  large scale chrysanthemum   
    一株着数百朵乃至数千朵大小相同、排列整齐的花朵的大型盆栽菊花。
2.11
悬崖菊  falls shape chrysanthemum
用中小型菊花品种培育成的主干长,分枝多,花朵密集,前窄后宽,向一方斜展或下垂的盆栽菊花。
 
3作业设计及方式
3.1 作业设计
包括作业方式的确定、 保护地设施的配套、栽培基质及生产用苗的安排,菊花生产技术和技术人员的储备,水、肥、药、电、盆、运输工具及其他物资器材的准备,劳动定额、产品成本和效益的估算等。
3.2 作业方式
露地和保护地设施盆栽生产方式。露地盆栽生产方式主要用于自然花期的盆栽菊花的生产,保护地设施盆栽生产方式主要用于非自然花期的盆栽菊花的生产。
 
4场地规划
4.1场地选择
选择通风、向阳、排水良好、具有灌溉条件、无污染源、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块。
4.2小区划分
4.2.1生产区:包括盆栽区、采穗区、品种资源保存区、育苗区、成品包装储运区等。
4.2.2生产保障与生活区:包括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仓库、员工宿舍等。
4.3 排灌系统配置
排灌系统完善,地下水位宜低于土表50cm;具备稳定、无污染的水源,水源与生产区距离在50m内,有条件的可配套喷灌、滴灌设施。
4.4 栽植床
   栽植床采用高畦,沟深30cm以上,畦长30m左右,畦宽视盆花栽培方式与规格而定。畦面无积水,平整,无杂草。
 
5适宜品种
5.1 大花型品种
5.1.1早花品种:花期早,初花期在10月中旬,花色鲜艳。
主要品种有“麦浪”、“唐宇皇后”、“桃花仙子”、“金凤凰”、“长紫”、“日本黄”等。
5.1.2中花品种:花期中等,初花期10月下旬,花色鲜艳,花型优美。
主要品种有“泉乡冲天”、“泉乡万胜”、“泉乡水长”、“金剑云”、“银剑云”、“霜满天”、“国华大芳”、“细雨含沙”、“金龙腾云”、“粉女王”、“西厢待月”、“高原锦云”、“绿潮云”、“绿牡丹”、“岸的赤星”、“国华百万石”、“国华雨晴”等。
5.1.3晚花品种:花期迟,初花期11月上旬,耐低温能力强。
主要品种有“日本白”、“黄艳”、“昌红”等。
5.2 小花型品种
小花型品种要求株型低矮、分枝密集、花色鲜艳、着花整齐。
主要品种有“意大利红”、“万家灯火”、“如意金球”、“小绿心”、“霞光”、“高山积雪”、“晚霞”、“紫烟”、“红绣球”、“金荷”、“紫勋章”、“紫荷”等。
 
6基质
6.1扦插育苗基质
6.1.1材料
河沙、砻糠、蛭石、珍珠岩等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砻糠、蛭石等温度上升较快的材料,宜于温度较低的冬春季使用;河沙等温度上升较慢的材料,宜于春夏季使用。
6.1.2消毒
砻糠、蛭石、珍珠岩等基质如首次使用,可不消毒,重复使用则应消毒。方法如下:
a)物理消毒:常采用蒸汽消毒,即将100℃~120℃的蒸汽通入基质,消毒40 min~60min。
b)化学药剂消毒:常采用40%的福尔马林500ml/m3均匀浇灌,并用薄膜盖严密闭1 d~2d,揭开翻晾7 d~10d后使用;也可用稀释50倍的福尔马林均匀泼洒在翻晾的基质上,使表面淋湿,用量为25kg/m3。然后密闭3d~6d,再晾10 d~l5d以上即可使用。
6.2 盆栽基质
6.2.1材料
盆栽基质可选用园土、砂、腐叶土、砻糠、珍珠岩、造纸废料、中药渣、腐熟的木屑、食用菌下脚料、煤渣等基质2种~3种,按比例配制而成。
6.2.2基质的要求
6.2.2.1物理特性:降低盆土的容重,增加孔隙度,增加持水力及提高腐殖质的含量,达到轻便、卫生、无异味、价格低廉的要求。一般混合后的培养土,容重应低于0.7 g/cm3~1.2g/cm3,孔隙度应不低于15%为好。
6.2.2.2化学特性:基质pH一般在5.5~7.5之间,以pH6.0~6.8**为适宜,EC值不超过2.5ms/cm。
6.2.3常见配方
园土:食用菌下脚料:煤渣=4:4:1或腐叶土:煤渣:砻糠=5:3:2。
6.2.4消毒
见扦插育苗基质的消毒。
 
7育苗
7.1采穗圃
采穗圃选择通风、向阳、排灌良好、土层疏松肥沃的地块,母株定植的株行距均为35 cm~50cm。插好记有编号或品种名的标牌,绘制定植图。侧枝高10cm~15cm时可供采穗,采穗侧枝应保留2片~3片叶片,以保证侧枝的萌发,供再次采穗。
7.2 扦插育苗
7.2.1插穗
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品种纯正母株的顶梢,顶梢长度8 cm~10cm,摘除基部2片~4片叶片(3cm左右),保留1片~2片完整叶片及2片~3片生长叶,剪口应接近节的下端。
7.2.2时期
3月中旬~7月中旬。
7.2.3方法
扦插深度约为插穗长度的三分之一,间距约3.0 cm~5.0cm。
7.2.4管理
插后喷足水,也可采用全光照喷雾方法。每隔5d~7d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15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1000倍液等喷洒防病。温度适宜时约10d~20d生根,根长2cm时即可定植。扦插苗生根后应及时定植,防止留床过长而导致枝叶徒长、根系老化。
7.3 嫁接育苗
7.3.1接穗
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品种纯正母株的顶梢,接穗长度5 cm~8cm。
7.3.2砧木
砧木采用黄蒿或白蒿,小花型品种宜采用白蒿,大花型品种宜采用黄蒿或青蒿。嫁接前3个月左右进行砧木播种育苗。
7.3.3时期
嫁接时期视盆栽类型和规格而定,一般在4月~8月。
7.3.3方法
采用劈接法嫁接。嫁接前将砧木距基部5cm~6cm处平茬,接穗下部2cm~3cm用利刀削成楔形。接穗插入砧木,形成层对接,用薄膜绑扎。
7.3.4管理
嫁接后加强肥水管理,接后25d左右解除绑扎物,及时去除砧木萌蘖。
7.4出圃苗
扦插苗高12cm以下,具10条以上白嫩粗壮的完整根,根长2cm以上。嫁接苗高20cm以下,接口牢固。苗要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黄叶、烂叶,不徒长,根系粗壮不老化。
 
8定植
8.1上盆时期
苗生根后应及时上盆,具体适宜时期也应视盆花的栽培类型、规格及品种而定,一般在3月~7月间上盆,嫁接菊3月~5月,多头菊4月~6月,案头菊6月~8月;小菊3月~6月,大菊4月~8月。
8.2翻盆次数
案头菊、独本菊和分枝少的多头菊可不翻盆或翻盆一次;嫁接菊和分枝多的多头菊可翻盆2次或更多。
8.3定植用盆
定植用盆可用硬质塑料盆、软质塑料钵或瓦盆。盆的规格应视盆花规格而定,案头菊和独本菊用盆内径14 cm~16cm,3头~5头多头菊用18cm盆,5头~7头用20cm盆,10头以上用25cm盆。
 
9养护管理
9.1水分管理
9.1.1原则
水分管理应该掌握干湿相间、见干见湿、避免积水的原则。
9.1.2分季节管理
9.1.2.1大花品种
a)立秋前:立秋前应控制水分供应,宜在上午给缺水植物进行补水,以控制高度。
b)立秋后:下午或傍晚浇水,保证水的充足供应,促使叶片肥大;8月下旬~9月上旬花芽分化期适当控制水分,促进花芽分化;9月中旬以后加大浇水量,促使茎干粗壮,花蕾发育。
9.1.2.2小花品种
定植后即应保证水分的供应,以促进枝叶生长,达到多次摘心,增加冠幅的目的。
9.2 肥料管理
9.2.1基肥
9.2.1.1种类:可选用经发酵腐熟、除臭的禽粪和干猪粪、牛粪、骨粉等,以及硝酸钾、硝酸铵。
9.2.1.2施用量:禽粪用量为总基质的10%左右,猪粪干可占到20%,骨粉可占总量0.5%,硝酸钾0.5kg/m3,硝酸铵0.5kg/m3。
9.2.1.3 施用方法:基肥应与基质均匀混合并堆制1个~2个月,使之充分融合。
9.2.2追肥
9.2.2.1 种类:追肥常用种类有腐熟的菜饼、豆饼或饼肥水,各类化肥如尿素、硫酸铵及复合化肥等。
9.2.2.2施用量:菊花的追肥与水的供应基本一致,不同时期的施用量依次为:
a)立秋前应控制用量,10d~15d追0.1%的化肥一次,以氮为主。
b)立秋后加大追肥供应,7d~10d一次,化肥浓度加大至0.2%,以氮肥为主,结合磷钾肥。
c)8月下旬~9月上旬花芽分化期停止追肥。
d)9月中旬以后进入花芽发育期至花蕾透色,应加大追肥量,3d~5d一次,以磷钾肥为主,浓度在0.1%~0.2%,另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和0.1%~0.2%尿素混合液进行根外追肥,7d~10d追施一次。
9.2.2.3施用方法:以兑水稀释浇灌为主,也可干施入基质或叶面喷施。
9.3光温管理
菊花喜光照,稍耐阴,其生长适宜温度约15℃~30℃。夏季宜适当遮荫,防止35℃以上高温灼伤;秋末应适当保护,保持5℃以上温度,防止霜冻。
 
10摘心与定头
10.1摘心
摘心与否由栽培类型而定,独本菊、案头菊不摘心,多本菊、大立菊和悬崖菊应摘心。摘心的次数由预定每株开花枝条数量及品种分支特性等而定。当扦插苗具6片开展叶时,留基部4片~5片叶摘心,15d~20d后再次摘心,留叶2片~3片,以后根据需要依此方法再摘心。每次摘心时均要调整各分枝的长度,使其高矮均匀一致。
10.2定头
**后一次摘心即定头,定头的迟早视品种而异。小菊多数品种在定头后约50d~70d盛花,因此一般在8月上旬至下旬定头;大菊品种一般在定头后70d~100d盛花,因此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定头。
 
11株型调控
11.1整枝
菊花在定头后,当侧枝长到10cm~15cm时,多本菊按三本、五本、七本、九本等的要求,保留生长势相当、高矮一致、位置均衡分布的枝条,将过高、过矮、过强、过弱,位置不匀称等的枝条从基部剪除。
11.2高度控制
11.2.1药剂:比久(B9)或多效唑(PP333)。
11.2.2浓度:比久(B9)稀释300倍~1000倍,多效唑(PP333)稀释3000倍。
11.2.3方法:**次喷施在定头后7d~10d进行,以后间隔10d~15d左右再行喷施。喷施时注意生长旺盛的长枝多喷,短枝少喷。高杆品种喷2次~3次,浓度可略高;矮杆品种喷1次~2次,浓度略低。
 
12花期调控
12.1菊花的花期调控应视品种特性而定,对光周期不敏感的品种通常可采用调节定头时间的方法,对光周期敏感的品种可采用遮光和补光的办法。
12.2调节定头时间
对一些光周期不敏感的早花品种如金凤凰、长紫、日本黄等,可在预定花期前70d左右定头。
12.3遮光
12.3.1材料:黑布或黑色薄膜等材料进行完全遮光。
12.3.2方法:遮光时间视品种而异,通常35 d~50d,每日17:00时至次日7:00左右遮光,见光时间一般不超过11h,夜间通风降温,尽量保证温度不超过30℃。
12.4补光
12.3.1设备:采用100瓦白炽灯,每畦3m间距1盏,灯距离植株顶部1.5m。
12.3.2方法:8月底~九月初开始补光,每日补光2 h~3h,一般于23:00~2:00前后,停光时间视预定花期和品种不同而定,一般在距预定花期前70d~90d停光。停光后应使温度不低于15℃,以保证正常的花芽分化,现蕾后应使温度不低于5℃,以保证正常的花蕾生长和开花。
 
13抹芽与疏蕾
13.1抹芽
大花型品种花芽分化后侧芽大量发生,需由上而下逐次抹除。
13.2疏蕾
现蕾后,大菊型品种应将主蕾以下所有侧蕾逐次剥除,疏蕾在主蕾有豌豆大小,主、副蕾分离时进行,疏蕾应分次进行,并在主蕾一侧保留1个~2个预备蕾,在确认主蕾发育良好后摘除。
 
14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14.1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综合防治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14.2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4.2.1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见表1。
表1 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病害名称 症状 病因 防治
褐斑病
(Septoria  chrysanthmella sacc.) 初在茎基部叶片上出现黄色斑点,逐渐转为褐色斑块,导致病叶干枯、脱落。 病原菌借雨水、灌溉水侵染,6月~8月高温多雨为发病高峰。 清除病株残体、杂草;基质、花盆消毒;注意通风;喷洒75%百菌清600倍~1000倍液、50%的托布津500倍~1000倍液等,10d~15d预防一次,发病后,应5d~7d一次。
锈病
(Puccinia horiana P.Henn.) 初起叶片表面有黄色锈斑,逐渐变为褐色,叶背表皮有黄色粉末随风扩散。 病原菌孢子从叶片气孔侵入组织,形成病斑,阴雨多湿季节易发病。 清除病株残体、杂草;注意通风、透光;喷洒75%粉锈宁2000倍~3000倍液、50%的托布津500倍~10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等。
白粉病
(Oidium chrysanthemi Rabenh.) 植株幼叶、嫩茎、花蕾等部位出现白色病斑,逐渐扩大,叶片扭曲变形,严重时死亡。 病原菌随风雨传播,8月~10月为多发季节;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时易发病。 注意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株;喷洒75%粉锈宁2000倍~3000倍液、50%退菌特1000倍~15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等。
白绢病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茎基部变成褐色,出现白色丝状菌丝,呈辐射状在土壤中蔓延,导致根系腐烂、植株死亡。 温度高、湿度大时间易受病原菌感染而发病。 土壤、花盆消毒;及时清除病株。喷洒50%的托布津5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等。
14.2.2 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见表2。
 
表2  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害虫名称 虫体 害情 防治
蚜虫(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 Gillette) 成虫绿色或棕色,体长2 mm~2.5mm,每年可繁殖20代左右。 聚生于植株顶端叶片、芽或花蕾上,以刺吸口器吸食养份。导致叶片发黄、卷曲、干枯甚至脱落。 蚜虱净及各种除虫菊酯如杀灭菊酯、溴氰菊酯等农药防治。(具体使用浓度和方法可详见药品使用说明书。)
菊天牛(Phytoecia rufiventris Gautier) 成虫黑色,圆筒形,长约1cm,一年一代,5月发生。 成虫在茎杆上距芽尖10 cm处刺破表皮产卵,孵化幼虫自髓部向下蛀食,导致顶部枯萎。 5月~6月间人工捕杀;40%乐果乳剂1000倍~2000倍液喷杀。
菜青虫(菜粉蝶)
(Pieris ratae Linne) 幼虫长2cm,直径2mm,虫体绿色,成虫孵化后全身被白粉。 幼虫蛀食叶片。 人工捕杀成虫;40%乐果乳剂1000倍~2000倍液喷杀或各种除虫菊酯如杀灭菊酯、溴氰菊酯等农药防治。。
螨虫
(Ceroplastes spp) 成虫红色或棕红色,雌虫长0.4mm,雄虫更小。1年繁殖10代~20代,借风力、流水传播。 潜伏在叶片背面刺吸危害,初期叶片出现小白点,后期叶片失色,直至干枯脱落。 用克螨特、三氯杀螨砜喷杀。
蛴螬
(Liocola spp) 为金龟子幼虫,乳白色、头黄色,常侧弯呈马蹄状,一般一年一代。 咬食根系,3月~4月开始危害,7月~8月**严重。 土壤消毒;生长期用40%乐果乳剂1000倍~2000倍液等杀虫剂灌根。

相关产品推荐



在线客服 :

服务热线:185-6703-7800

电子邮箱: 2680693961@qq.com

公司地址: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水坡镇杨店村

Copyright © 2019-2029 开封市景茂菊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sitemaps 豫ICP备18024589号-1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